博士生拜农民工为师学习焊接技术
发布时间:2020-01-08 21:47:29
博士生拜农民工为师 只为学习焊接技术
在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焊培中心的车间里,拿着焊枪的这名男子名叫毛琪钦,今年40岁,他做焊工已经有了22年之久。1995年,18岁的毛琪钦技校毕业离开浙江农村到上海打工,那时候,他作为一个外来农民工,诚惶诚恐,满怀一种漂泊感。
上海宝冶集团焊工 毛琪钦:自己也没有技术,感觉完全是外来人员,很难融入上海这个大都市的感觉。
但这一点毛琪钦并不在意,当初学习电焊专业本来就只是为了好找工作。由于电焊工工作又苦又累又危险,还容易吸入粉尘,灼伤眼睛和人体,很多务工人员都不愿意干。
但对于从浙江偏僻山村来的毛琪钦来说,本来就没有技术,能在上海找到一份焊接工作就非常知足了。他当初计划着打几年工攒点钱就会浙江老家去。然 而,打工20年后,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颇为轰动的新闻,2015年,上海宝冶集团总共成立了12个技术创新工作室,毛琪钦焊接创新工作室是唯一一个以个人 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这种规格在上海市是空前的。作为一个外来农民工,怎么会享有如此待遇呢?
上海宝冶集团企业文化部门主管 潘柏佺:毛琪钦作为从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技术蓝领,他对工作的专注,对于自己技能的精益求精,很好诠释了工匠精神。
做焊工22年,毛琪钦凭着一身绝技过关斩将:先后获得了全国冶金建设行业焊工技术比赛“第一名”、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工技术比赛“第一名”、 2005年度“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还被聘为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并在2016年10月被上海市总工会被命名为首届“上海工 匠”称号。他的工资待遇已经比肩高级工程师。
今天下班后,毛琪钦开着自己的车带我们去他在上海的家去看看。
2011年8月,根据上海市的技术人才引进政策,由于毛琪钦的精湛技术和突出贡献,他们一家三代人都解决了户口落户上海,2014年他购买了自己的房子。目前8岁的儿子已经融入了上海,成为了新上海人。
毛琪钦从一个技校毕业的外来农民工,凭着一把焊枪,一身技术,二十多年磨炼成为上海工匠,成功落户上海,实现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梦想。不过,这也只是毛琪钦一个新的起点,他又有了新的目标,毛琪新焊接创新工作室就是他的工匠实验室,他准备用这间工作室带出更多徒弟。
今年3月9日的上午,在毛琪钦焊接创新工作室的车间里。一场小型的焊接技术比赛即将开始。参加比赛的五名焊工都来自上海宝冶集团生产一线,他们 是毛琪钦焊接创新工作室的最新一批学徒,要在这里接受两个月的培训。受训之前,他们已经是宝冶集团各二级公司的焊工能手,有的是高级焊工,有的得过比赛的 金奖。
今天的模拟比赛是毛琪钦的训练方式之一。五位学员都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第一道题目,是将两段直径六七公分的钢管焊接在一起。本来是模拟比赛,考官不能指点,可毛琪钦忍不住,观察学员焊接动作时不时地挑刺儿,毫不留情。
毛琪钦用近乎苛刻的标准把五位选手的作品都挑出了毛病,并根据个人经验对五位学员的焊接质量给出了初步排名。当天下午的仪器无损探伤监测结果和毛琪钦的肉眼测评排名基本一致。